“组团式”医疗援藏着力提升察隅医疗卫生水平,如今的察隅县人民医院焕然一新。
“儿子现在很健康。感谢深圳援建的现代化察隅县人民医院,感谢深圳援藏医生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抢回来。”察隅县下察隅镇嘎腰村村民僜人松小英,见到本报记者一行,提起一年多前的经历,她仍心有余悸。
当年,松小英在察隅县人民医院诞下早产儿。孩子出生后一度命悬一线,经过深圳援藏医生郑淮武等医护人员5天5夜人工持续按压复苏球不间断救治,终于脱离危险。
“去年出院后,救治他的深圳医生还持续跟踪孩子成长情况,不时让我们发些孩子的视频给他。”松小英感慨地说。
自对口支援察隅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市援藏工作组紧扣当地群众需求,接续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行动,摘掉了当地医院“转院医院”的帽子,大幅提升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深圳医生成了当地农牧民口口相传的“好门巴”(藏语好医生的意思)。
西藏最好的县级医院之一
察隅县城西侧,桑曲河畔,崭新的察隅县人民医院格外醒目,这是深圳市第八批、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接力帮扶的成果。
“原先医院只有内地上世纪80年代乡镇卫生院水准。”深圳援藏干部人才、察隅县卫健委副主任黄伟介绍,在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大力推动下,宝安人民医院(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成功创建二级乙等医院。今年5月12日,医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至上院新址正式启用。
在医院一楼CT、DR报告领取处,一份份来自“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的报告单摆放在桌面上。原来,两家医院已开通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心电中心、彩超中心、CT中心等服务平台,当地群众“足不出县”便能享受深圳的医疗服务。
“察隅县人民医院是目前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全、医疗条件最好的县级医院之一。”
黄伟说,“现在医院整体水平已达到林芝市人民医院水准,基本上林芝方面可以做的检查项目,这边都可以做。”
格日勒图院长的着急
7月27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组成新一批深圳援藏医疗队,风尘仆仆赶到察隅县,开展新一轮“组团式”帮扶。几个月下来,医疗队已多次开展健康义诊、送医下乡活动。
“察隅县面积相当于16个深圳,但人口只有3万,地金年会广人稀,山高路陡,病人到县城很不方便。”尽管县医院水平大幅提升了,但深圳援藏医疗队队长、察隅县人民医院院长格日勒图还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是很着急。
在他看来,前一批深圳援藏医疗队已成功搭建了县、乡、村三级远程会诊信息化平台,察隅县6家乡镇卫生院和 金年会676696家村医室均已按标准建设,硬件设施相对完善,亟待解决的是如何更好发挥远程医疗平台作用,“我们光靠两条腿走路是跑不了全部地区的,需要高速有效的信息化系统。”
察隅县人民医院是西藏自治区3家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医院二楼,是深圳援建的察隅县紧密型医共体远程医疗平台,荧幕上显示着当地群众的健康大数据,包括人口分布、慢病分布、医生随访记录等。
“居民的健康档案仍在完善。”格日勒图说,今年深圳继续提供帮扶资金升级系统平台,未来会诊、教学都将直达村医手机终端,实现随时随地远程对接。
“医共体建成以后,基本上可以实现90%的病患治疗不出乡、不出县。”深圳援藏柔性人才、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医生彭镇委目前在察瓦龙乡卫生院开展帮扶,他说,当地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但1/3村庄的村民到卫生院看病往往要两小时以上行程,后续通过医共体建设、家庭签约医生把慢性病管起来,将大幅降低发病率。
迫切的村医培训工作
几个月的走访调研,深圳援藏医疗队发现,基层医务人员临床经验缺乏,一些医疗设备几乎闲置,每个乡村虽配有村医,但很多村医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要真正实现远程医疗对接,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势在必行。
为此,深圳援藏医疗队多管齐下,大力开展“传帮带”教学、医务人员轮训、编纂培训教材,竭力为察隅县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格桑曲珍是察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原先需要3个人一起完成的腹腔镜手术,如今她已能够独立完成。“援藏医疗队的老师都非常细心、耐心,一点一点地教会我们。”她说,自己已拿到了初级职称,正在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准备考取中级职称。
“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的培训工作很迫切。”格日勒图说,援藏医疗队着力开展应急、急重症、公共卫生等培训,确保基层医务人员能够与县医院以及深圳医生远程对接,“这样以后我们走了,他们还能干、还能干得好。”
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知识水平,结合高原地区常见疾病、健康知识等,深圳市卫健委正牵头编纂实用、可操作的培训教材。该教材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
(原标题《雪域高原“好门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林捷兴 吴亚男 唐光明 /文 齐洁爽 /图)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